日期:2025-05-25 22:12:32 標簽:
針對《藏海傳》前16集引發的演技爭議,筆者認為需將演員表現與劇本缺陷剝離審視。那些關于張婧儀外貌的攻擊,本質上已超越藝術批評范疇——對女性演員的容貌審視,從來不該成為評判表演的準入門檻。當觀眾因角色設定產生代入焦慮時,更應反思的是創作導向而非演員本人。
張婧儀在劇中呈現的表演狀態,實則是劇本結構性問題的具象化投射。該劇最致命的創作缺陷,在于男女主角人設的"鏡像化"處理:兩人皆背負血海深仇、工于心計,甚至連復仇手段都如出一轍。這種"合掌"式人物設計,直接消解了角色應有的性別特質與戲劇張力。
以第15集泛舟賞月橋段為例,當男主角以陰柔姿態呈現時,張婧儀若延續傳統偶像劇的柔美演法,只會加劇人設重疊;若強行轉變風格,又與全劇基調產生割裂。這種兩難境地,恰似讓演員在密閉空間里跳芭蕾——每個動作都注定撞墻。反觀《天龍八部》中喬峰與阿朱的組合,陽剛與柔美的極致反差,才成就了經典的情感張力。
值得深思的是,肖戰合作女演員屢遭非議的現象,折射出流量劇特殊的觀演關系。當女性粉絲將自我投射于角色時,過強的代入感容易演變為對女主角的審視甚至敵意。這種心理投射,實質是粉絲經濟與藝術創作博弈的副產品。劇組選擇流量演員時,本就應預見這種觀演矛盾,而非將壓力轉嫁于演員。
《藏海傳》的劇本缺陷,暴露出當下影視創作的通病:為追求所謂"強劇情",將人物簡化為復仇機器,忽視性別特質與角色弧光。男主角"以色侍人"的復仇策略,看似精妙實則充滿性緣腦想象;女主角的隱忍復仇,因缺乏獨立動機而淪為男性敘事的附庸。當兩個"美強慘"角色被強行拼湊,再優秀的演員也難以突破同質化桎梏。
張婧儀的表演困境,本質是行業創作模式與粉絲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。與其苛責演員"沒演技",不如追問:為何我們的劇本始終學不會寫好女性角色?當創作者停止將女性視為男性敘事的鏡像,當觀眾能以平等視角審視角色,或許才是對演員最好的尊重。畢竟,再精湛的演技,也救不了先天殘疾的劇本。
蝎子劇情網致力于提供最新電視劇劇情介紹 、電視劇分集劇情、明星個人資料 Copyright @2008-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蝎子劇情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:京ICP備2024095045號-59